完成《桃花嘴矿区保安矿柱及矿区宏观地压监测方案研究》《胶结充填条件下井筒保安矿柱尺寸及回采过程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等4个研究报告;《充填体下残矿回采技术研究》通过前期工程地质调查测震工作;《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目前进行施工图设计;《粉矿仓清堵技术应用》完成了粉矿仓清堵装置的研制、安装调试和应用;《铜精矿在线品位分析技术应用》今年完成了对X荧光在线品位分析仪的设备选型、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分析工作,提升选矿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促进选矿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今年以来,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企业在采矿、选矿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又取得新成果,为企业提质增效再添新动力。
科技创新,是该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生产指标创新高的关键所在。2017年,中国黄金集团有限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宋鑫来企业调研时指出,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将科技创新摆在战略支撑位置
一年多来,企业按照中国黄金集团有限企业要求,将科技创新摆在战略支撑位置,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实现了企业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日前,三鑫企业副总经理帅金山回顾一年的工作,感到很充实。他带领科协先后拿下多个项目及称号。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取得成功,可让企业每年减免企业所得税40%,预计可节省3000多万元;申报的黄石市和大冶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尾矿再资源化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获立项,并获得30万元科技项目财政资金;企业成立企业工种技术研究中心,获黄石市科技局10万元建设资金;2017年申报的《一种陶瓷过滤机的清理装置》《一种用于金属矿开采的铲运机电缆固定装置》等1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为便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开展,企业成立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工作领导协调组。项目推行合同管理,企业生产技术部对项目的开展过程进行总体协调,调动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支撑重大项目研究。
同时,企业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和专业分布。除继续加强原有的选矿车间“胡务堂创新工作室”、采矿车间“丁重朋创新工作室”外,还牵头组建了信息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提升车间“黄国胜创新工作室”正积极创建中。这些以职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另外,还先后投入近1000多万元建设了工作室阵地及项目攻关。
创新与生产互促发展
近年来,企业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引导全员创新和生产一线创新,使创新与生产互促发展、良性发展。
为鼓励职工创新,企业建立了科技投入机制,确保每年科技活动投入经费是企业营业收入的3%以上,每年用于科技进步奖、职工技术创新奖、合理化建议等奖励金额超过500万元,极大地激励了职工科技创新热情。
采矿车间的“丁重朋创新工作室”在2017年开展了“遥控铲运机无线视频监控装置、电动铲运机电缆过卷保护装置、铲运机卷缆缓冲及拉力显示装置、移动破碎锤降尘及锤头照明改造”5项重大项目研究改造工作,并以此为平台和载体,组织开展了多次车电气原理相关常识的培训;选矿车间“胡务堂创新工作室”在2017年开展了“尾矿金属损失试验研究、优化磨矿分级工艺参数、选矿指标信息技术应用、石灰制备自动控制系统改造”等8个科技攻关项目,整理提出了118条合理化建议,被评为集团企业优秀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黄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信息中心田力宇“便携式基站”获实用新型专利。创新工作室既是创新工作平台,也是职工科技创新的窗口,使企业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参与到企业创新发展中,实现在基层落地生根。
为纵深推进小改小革工作,取得新成效,企业各车间、部室以优化“五率”、降本增效为目的,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生产工艺的短板开展了大量的小改小革工作,有力保障了生产流程的安全高效运转。
采矿车间开展了自卸矿车有轨运输系统升级改造、铲运机卷缆限位装置设计改装、无线遥控铲运机可视化系统改造等多项小改小革工作,提升了设备运转效率。
选矿车间开展了浮选中间室锥阀改造、尾砂输送事故池应急系统改造、酸泵自动气阀改造、破碎筛网综合改造等大量小改小革工程,促进了生产指标的平衡和稳定。
提升车间开展了新主井放矿系统防止重复装矿改造、新主井分配小车位置与井下放矿系统联锁改造项目、新主井分配小车远程控制改造项目、副井首绳更换技术革新等项目,提高了提升系统提升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充填车间针对加药机进水电磁阀和加药点、浓密机底流泵电动闸和加油点、扬砂泵、输送带、压滤机等各设备和部位开展了10多项小改小革改造,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把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把管理人员培养成业务骨干
隆冬时节,大家走进三鑫企业,矿区显得很安静,车间厂房内,设备高效运转,却很少见到人,只有企业主干道上的地磅房有一辆辆货车过磅出厂。
“大家的产品品质高,不愁销,并严格做到了高抛低存。”企业副总经理殷松奎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个项目还需要继续跟进。”在技术研发中心,胡勇通过刚刚落幕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竞聘,履职该中心副主任。从普通技术员到部门副职,胡勇在企业技术领域摸索了8年,先后承担完成了井下通风改造、深部开拓工程,累计参与科研技改项目100余项,成为该企业年轻的“85后技术先锋”。胡勇的故事是企业“把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把管理人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成功范例。